本科教学
专业 |
专业培养目标、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
专业信息 |
地质工程 |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能够应用现代工程地质理论与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交通、水利水电、自然资源等相关机构从事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勘察、设计、评价、施工、检测、管理和科研工作等。 专业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学科积淀深厚,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成了一支由院士、教学名师及优秀青年博士组成的师资队伍,有陕西省教学团队1个,形成了“地质—灾害—环境保护”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拥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平台8个,拥有包括基础地质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28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7个教学实践基地、23个生产实习基地;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等,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紧随新时代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多方向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100%,考研率23.9%。毕业生就业面广,声誉好,多就业于城市建设、交通、铁路、能源矿产等企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 |
|
资源勘查工程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能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与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固体矿产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管理和保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地方政府等机构从事资源勘查、设计、生产、管理和科研等工作。 专业经过64年的办学沉淀,已建成本、硕、博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级教学名师、著名专家教授及优秀青年博士组成的师资队伍。拥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8个,基础地质、专业实训、创新训练三类25个实验室以及7个教学实习基地、22个生产实习基地;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紧跟新时代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将“互联网+”、“地质+”、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实行“按行业需求、按学生意愿”多方向个性化培养,构建了“通识通修+地质基础+专业方向+交叉选修”模块化课程体系。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8.5%,考研率36.7%,大量学生保送至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广,声誉好,多就业于地矿、能源、交通及水电等行业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自然资源部门。 |
|
环境工程 |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环境规划和环境评价等能力,能在设计院(所)、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境规划、设计、评价、检测、管理、教育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经过20余年的沉淀与积累,形成了本硕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著名专家教授及优秀青年博士组成的师资队伍。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7个,环境基础、专业实训、创新训练等实验室20个、教学实习基地25个,为西安科技大学一流专业。专业在矿物材料环境功能开发、矿区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毕业生多就业于生态、环境、能源、交通、水电等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环保部门。 |
专业视频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能运用水文地质理论与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与评价、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地下工程水灾防治等工作的高级专门应用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地方政府等机构从事水工环相关的勘查、设计、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专业瞄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毕业人才紧缺的现状,紧密结合能源开发、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国家战略,已建成本、硕、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著名专家教授及优秀青年博士组成的师资队伍。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7个,基础地质、专业实训、创新训练三类21个实验室以及5个教学实习基地、20个生产实践基地;专业实行“按行业需求、按学生意愿”多方向个性化培养,构建了“通识通修+地质基础+专业方向+交叉选修”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是西安科技大学特色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声誉好,多就业于自然资源、能源、安全、应急管理、农业、水利等行业大型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微专业面向当前地质灾害应急需求,依托地质工程专业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秉持 “理论讲授+实训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未来发展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通 过拓宽和延伸跨学科学习、实践的融合路径,实现行业-专业-从业的一体式通道联系,提升学生综合 专业素养和能力,创新学生就业方向与渠道。 |
|
矿井透明地质 |
矿井透明地质微专业是地质与环境学院积极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是专业之外人才培养 个性化方式的有效补充。本专业以“双碳”战略目标为牵引,对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 和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优势和特色,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 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的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瞄准矿井透明地 质学理论科研新高地,以煤矿智能化开采为引导,聚焦矿井透明地质保障技术的科研与产业人才培养, 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多元化的“地质+X”复合型技术、科研和管理人 才,赋能资源勘查工程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 |
|
水资源评价与保护 |
“水资源评价与保护”以 “水安全”及“生态文明”理念为牵引,对接保障国家生态文明重大战略需 求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结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优势和特色,依托“地下水科学与工 程专业”的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瞄准水资源评价与保护理论科研高地和前沿,以水资源可持续性为引 导,聚焦水资源评价与保护技术的科研与产业人才培养,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质量多元化的、能 够从事水资源评价、水环境修复与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研究能 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
|
生态环境低碳修复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低碳修复”微专业依托矿山环境生态为特色的省级一流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受理专业“环境 工程”,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碳排放管理和碳中和战略正在从发展的可选课题转向必 选课题,在矿区生态修复、矿物材料环境功能开发等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微专业从碳减排与绿色发展、 生态修复与碳中和技术、减碳降污协同控制技术、土壤改良与固碳技术、新能源与低碳修复技术等各个 方面全方位介绍生态环境低碳修复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碳中和内涵、新能源技术及 绿色低碳技术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势,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其个人未来方向 选择和发展。 |
|
环境工程辅修 |
环境工程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水文地质教研组,1998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 质专业的一部分调整为环境工程专业,2003年获环境工程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学校矿业工程一级 博士点下自主设立矿山环境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 年和2010年分别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 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矿山环境工程博士点调整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构建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 点,2022年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2024年获得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 点。依托学校地矿特色和学科优势,在矿物材料环境功能开发、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理论 与技术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正确,具有良好思想道德 修养、健全人格、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较为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职业能力,能够在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环境管理、环保技术咨 询、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 才。 |
附件【2024版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pdf】
附件【2020版地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
附件【2020版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方案.docx】
附件【2020版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docx】
附件【2022版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22版地质工程卓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22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22版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24版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24版地质工程卓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16版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24版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20版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24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附件【2022版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