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丰碑永驻回峰山 ——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作者:  来源:    日期:2023-06-27    浏览次数:

2023-06-26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张帆

为了纪念1943年4月苏南反顽战役的胜利,缅怀在战役中壮烈牺牲的179名新四军将士,中共溧水县委县政府(2013年2月撤销溧水县,设立南京市溧水区)于1985年在白马镇回峰山北麓建造了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根据山麓地形而建,主要分为牌楼、碑亭、纪念塔三个区域。自牌楼沿着台阶逐级而上,在碑亭的正中,竖立着一块3米长、2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刻有原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王必成题写的碑文,全文如下:

苏南反顽战役,是苏南抗战史上著名的战役。一九四三年三月,日伪开始对我苏南茅山、太滆地区“清乡”。国民党顽固派与日伪配合默契,撤退其苏南、皖南、浙西等地对日防务,调集十二个团一万五千余兵力,迂回包围,东西夹击,大举进攻我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和新四军主力部队驻地溧水地区,企图消灭苏南新四军主力,取消苏南抗日根据地。我婉转陈词,一再退让,仁至义尽,希冀国民党顽固派停止进攻,共御外敌,但均告无效。新四军十六旅和抗大九分校共四个团五千余人,迫不得已,奋起自卫。自四月十二日凌晨至十五日凌晨,同来犯的顽军六次激战。在东线,我十六旅四十八团、四十六团、旅部特务营和五十一团二营,迎战顽挺进军、忠救军五个团,出击上兴埠、七里山,坚守曹山,夜袭回峰山、北经巷,重创来犯的顽军,守卫了我方阵地,击破了顽军的包围圈,打开了撤向敌后的通道。在西线,我抗大九分校三个营和四十七团一营,面对国民党主力五十二师、一九二师,以及江苏省保安纵队共七个团的猛烈进攻,从里佳山、观山、铜山到芝山、和尚山一带,浴血奋战,节节抵抗,牵制了顽军主力,配合了东线战斗,赢得了转移的时间。是役,我共歼顽军二千余人,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消灭苏南新四军主力的阴谋,取得了苏南反顽战役的胜利。战斗中,抗大九分校一大队大队长汤万益、政委唐昆元、副大队长文有武、三中队长张茂发、二大队五中队长陈吉冲、旅部特务营二连连长宋玉琳等一百七十九人为国捐躯,光荣牺牲。值此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溧水人民立碑建塔,纪念苏南反顽战役的胜利,纪念在反顽战役中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

苏南反顽战役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王必成

一九八五年五月

碑文记录了苏南反顽战役的发生背景、具体过程和胜利成果。回望80年前的岁月,感悟苏南反顽战役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备受鼓舞。

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在苏南反顽战役打响前的1943年4月3日,新四军十六旅旅政委江渭清召开排以上干部会,作了《制止反共摩擦,求得继续团结抗战》的动员报告;苏南反顽战役取得胜利后的4月20日,新四军第十六旅发布了《为呼吁团结抗战公布友军“清剿”真相告江南同胞及友军官兵书》;4月28日,新四军以第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的名义,发出了《反对进攻新四军,残害江南人民,破坏团结抗战向友军提出严重抗议书》。这些党史资料以大量事实揭露了顽军假抗日、真反共的面目。顽军放弃前线对侵华日军的防务,集中兵力进攻新四军,扬言“消灭苏皖新四军”“打死王必成,活捉江渭清”“争取第二次皖南事变胜利”,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新四军十六旅始终听党指挥,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定全民族抗战的必胜信念,才取得了苏南反顽战役的胜利,保卫了苏南抗日根据地。

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在苏南反顽战役中,最艰难的一场战斗是铜山战斗。防守铜山阵地的是抗大九分校,抗大九分校突出特点是边战斗边学习,以战斗保卫学习。学员是军政干部,战斗经验丰富,但武器太差,主要是步枪和很少几挺机枪,平时背的子弹袋里只有几颗子弹,其余塞的是芦柴杆子。战斗中,弹药打完了,学员们就用刺刀、枪托跟顽军正面拼杀,用石头砸向扑上来的顽军。在铜山战斗中,抗大九分校伤亡200多人,特别是抗大九分校一大队大队长汤万益(29岁)、政委唐昆元(23岁)、副大队长文有武(30岁)等年轻干部英勇牺牲。汤万益是一员猛将,曾在战斗中伤残了一只眼,人称“汤瞎子”。反顽战斗中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不幸中弹牺牲。抗大九分校在苏南反顽战役中以血的代价保障了大部队胜利突围,映照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强意志。

溧水人民的鼎力支持。新四军十六旅到达溧水后,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转移宿营地时派人逐门逐户检查门板是否上好,稻草是否捆好,借物是否归还。在溧水,百姓口口相传“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在苏南反顽战役最关键的回峰山—北经巷战斗中,枪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惊醒了村民。村民搬出自己家的茅柴放到村边点着,吸引顽军火力;将自己家的棉被和方桌搬出来,用水将棉被湿透铺在方桌上,让新四军战士顶着方桌前进。苏南反顽战役结束后,新四军有伤病员50多人,这些伤病员考虑到随队前进不利于部队的行动,请求留在石臼湖上养伤。伤员们怕被敌军发现,就吃生米、喝生水、吃生鱼。溧水的6月,水边蚊虫铺天盖地,伤员们忍受着蚊虫叮咬和湿热的天气,靠意志忍耐着。一天傍晚,湖中芦苇丛有“嘎嘎”的叫声,大家以为是野鸭,打算改善伙食,但发现竟是家鸭,通讯员就上岸挨家挨户询问,终于找到了失主,归还了鸭子。百姓很受感动,把伤病员接到家中养伤,派人放哨,伤病员也帮百姓干农活。石臼湖边这段军民鱼水情,被称为“溧水的沙家浜”。

Copyright 2014-2016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