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煤’好未来”生态能源实践团第一小分队来到了实践的第五站: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基地,学院党委书记赵雪萍带队,副书记刘训明,团委书记李琳,辅导员余小涛、周佳瑞及学生15人参加实践活动。实地学习了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煤矸石制生态土、矿井水净化利用及无土栽培的前沿研究成果。
在陕煤曹家滩净化水库,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曾是采空区塌陷形成的洼地,经过科学规划和生态修复,如今已成为集蓄水、景观、生态调节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域,水域中的水全部来自于矿井水,经过净化后达到三类用水标准,展现了矿区“变废为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煤矸石制生态土基地示范项目,成员们学习了将煤矸石转化为可用于绿化的生态土的前沿研究成果,为解决固体废弃物堆放难题和矿区复垦和植被恢复提供了新方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在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实验室,科研人员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矿井水害监测、预警及治理技术。实验室通过模拟分析、智能防控等手段,有效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同时推动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实践团成员走进无土栽培植物实验室,看到生菜、番茄等作物在营养液中茁壮生长。技术人员介绍,这套系统采用智能水肥调控和LED补光技术,不仅节水节肥,还能实现全年高效生产。产出的蔬菜一部分供应职工餐厅,部分留存用于科研,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这一创新既为矿区提供了新鲜蔬菜,也为未来井下种植探索了可能,展现了煤矿企业绿色转型的新思路。
通过此次参观,实践团成员学习了曹家滩矿业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感受到了前沿科技在煤矿绿色开采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成为煤矿绿色开采的坚实行动者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