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煤’好未来” 生态能源实践团第四小分队在孙强老师的带领下,一行四人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及克拉玛依地区,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探索当地地质构造与能源资源情况。
在塔城地区,实践团第四小分队首先对地表岩浆出露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团队成员仔细观察了周围地层产状与岩浆体的接触关系,重点分析了花岗岩体强烈风化破碎的地质成因。为获取更全面的信息,队员们还与当地居民展开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花岗岩体的分布范围及历史开采情况,为后续相关研究积累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也为揭示该区域地质演化规律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实践团第四小分队来到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一处古生物化石密集分布区。据了解,该区域化石种类丰富,涵盖三叶虫、笔石、菊石以及多种壳类化石,且保存状态良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在孙强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团队成员采集了部分典型的化石样本,为研究当地古生物演化与地质历史提供了实物支撑。
实践团第四小分队还前往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东北部,对油田重要油苗露头处进行调研。期间,团队深入探究了黑油山的地质成因,系统学习了原油勘探与开采的相关方法,并聆听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历史,对当地石油资源开发历程有了清晰认识。
“岩石是地球的文字,化石是生命的诗行。” 通过此次暑期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烈日下敲击、辨识岩层,每一处断层与节理,都在无声诉说着千万年的地质故事。参与实践的同学表示,这次经历不仅让大家理解了课本上抽象的地质概念,更深刻认识到地质工作如同破译地球的年轮,每一锤落下都仿佛敲开大地厚重史书的一页。“探索之心愈炽,敬畏之情愈深,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竟是一部如此恢弘又沉默的史诗,正待我们以锤与笔去翻阅、去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