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学院“‘煤’好未来”生态能源实践团第一小分队前往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一站来到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开展实践调研。学院党委书记赵雪萍、副书记刘训明,团委书记李琳、副书记余小涛,辅导员周佳瑞及学生代表15人参加实践活动。
在黑岱沟“露天印象”综合展览馆,团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系统学习了这座特大型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通过沉浸式沙盘、智能化数据大屏及煤矿发展建设纪录片,同学们系统地了解了矿区从初期勘探到现代化运营的跨越历程。
在3D裸眼折幕影院,团队成员们直观感受了采矿技术的迭代演进及矿区生态修复的实践成果。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准能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即面对困难著能克服、面对任务准能完成、面对目标准能实现。馆内陈列的露天采矿重型设备模型及科技奖项证书,生动展现了我国煤炭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同学们表示,作为能源领域的新生力量,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更肩负着守护绿水青山的时代责任。
在1300平台,小分队实地调研矿区生态修复成效。黑岱沟露天煤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应用“剥离—采矿—回填—复垦”一体化作业模式,实现了资源开采与生态治理的协同推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梯田式”复垦景观。昔日矿坑已被植被覆盖,沙棘、杨树等植物有效固土,曾经的裸露区域呈现盎然绿意。远处作业区与近处的复垦区共同构成了矿区独特图景。黑岱沟露天煤矿坚持“边开采、边治理”策略,运用表土剥离、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等技术手段,持续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最后,实践团前往准能集团装备维修中心,近距离观察载重330吨的巨型矿用卡车。师生们了解到这些卡车如何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5G通信技术实现精准定位与高效调度,对现代化露天矿山的开采工艺、生产管理及智能化建设形成了深入认识。
队员们从矿坑开采现场到复垦示范区实地调研,深刻体会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既要科学开采,更要绿色转型。"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变实践,让同学们认识到"扎根大地、服务国家"需要过硬的专业本领,也清晰把握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生态建设的统一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