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伟大建党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意蕴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08-28    浏览次数:

晏维龙

2021年08月13日08:3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和人民性,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注入了丰富智慧和不竭动力,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关键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古今中外先哲们都致力于探索真理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即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近代史来看,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选择过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无政府主义,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信奉马克思主义真理,深切体会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其生命力在于同各国客观实际相结合,并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不同阶段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历史成就。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从事实践的人具有主体性和价值判断。“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破解了西方近代哲学始终无法解决的事实和价值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事实和价值的统一,蕴含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从党的百年发展史来看,尽管在前进道路上有过失败和挫折,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发展社会生产力,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艰辛探索,在革命中总结经验,在建设中探索规律,在改革中守正创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逐步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党史充分说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必须不断实践、勇于担当。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在理论上,马克思与蒲鲁东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斗争,批判了其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在实践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通过革命斗争取得了无产阶级政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从党领导的百年斗争史来看,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广大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无数革命先烈牺牲生命,无数英雄模范舍生忘死,战胜了各类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通过拨乱反正推进改革开放,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1800多名党员干部不幸牺牲在扶贫一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们的发展进程面临着一系列风险与挑战。这个时候,我们更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区别于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显著标志,是承认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蕴含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具有显著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凝聚了推进伟大事业的集体力量,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发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推动社会进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Copyright 2014-2016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