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08-28    浏览次数:

岳 奎

2021年08月12日08:2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在实践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讲出新话,彰显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正确认识和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部署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提出的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以宽广视野深入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外部条件、变化趋势,既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正确认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有效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便是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回答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呼唤新思想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继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但并不是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吸收时代发展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在继往开来中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既承载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擘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又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饱含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2日 09 版)

Copyright 2014-2016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